
“看敦煌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余秋雨
馆藏新书推荐
01
《最美敦煌》

作者:敦煌美术研究者 编绘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杨柳青画社
推荐理由:在敦煌石窟群中,现存最古老的整画是公元5世纪北凉时期的,继而经北魏、西魏至隋代。这一阶段的壁画被学术界划分称为早期壁画。
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的壁画与造像从风格到技法都与唐代以后的壁画、造像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大量的北魏壁画,从其绘画特征中完全可以断定那些画工们所运用的是当时在西域中亚地区流传的技法,这种技法显然是古希腊艺术的变种、犍陀罗艺术的延续,与汉民族文化无甚瓜葛。虽然至西魏时,在稀有的几个石窟中偶现汉代简朴清淡式西风,也是与西城雨风并列于一室,技法生硬嫁接,佛道内容共存,疑假胡人画师与汉人面师合作的结果。但也算是拉开了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序幕,造就了西魏壁画的特殊地位。隋朝37年间的大量壁画是东西方画风融合的过渡期。至初唐,才是真正的汉文化注入敦煌石窟的开始。技艺高超的画师自中原面来,参与了敦煌石窟帮画的绘制与彩塑适像。然面佛与菩萨的适型模式、股饰等依然承袭前人留下的依据,色彩的非富性也吸收了西域中亚绘画中的美感,人物表现手法也将西域的体积表现压缩成凹凸表现,出现了独特面灿烂的敦煌艺术,经盛唐、中唐面未衰。五代、宋,西夏、元虽然总体已不及唐代,但其中不乏冷门爆出,其至超总唐代的优秀壁画,例如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的西夏壁画。

敦煌早期壁画虽具有希腊艺术基因,但与之相比已是相去甚远。公元前的希腊石刻与现存的器皿上的线描人物画足以证明那是出自受过严格训练的艺术家之手,所画的人物的比例、结构、解剖甚至透视这些因素都是极为正确的,软毛笔线描的表现也是极为精确而生动的,与欧洲近代画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艺术在古印度的希腊移民领地诞生,也将希腊艺术的正统基因注入佛教人物的造像之中。可最终还是在与印度本土文化的交融当中逐渐从理想化的写实表现滑入了象征性的非写实表现。犍陀罗石刻其实就是这种样式的艺术。它的佛教人物造像已经开始出现了比例、结构、解剖方面的不正确性。但犍陀罗石刻毕竟是佛教绘画与雕塑的鼻祖。后世逐渐东传,当传到敦煌时又过去了400年。从北凉、北魏的壁画中,那种犍陀罗样式的象征性的表现被演变得更加具有象征性,与同时期的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和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比较,在人物造型的比例、结构、解剖方面则更加看不到希腊写实法的那种正确性。很多人物造型出现了视觉不适感。这种现象被称为早期壁画的美中不足、先天遗憾。唐代及以后的壁画则大不相同,杰作频出,甚至你可以想象吴道子、尉迟乙僧这样的画家到过敦煌,率领弟子接了绘制壁画的活儿。

也许你和我一样也会欣赏那种古文物的沧桑残缺的美,但对于探究梳理敦煌壁画应有的艺术本质而言,这种审美情趣则有碍理智。比如、在对一些公认的壁画杰作进行了复原(翻新)临摹之后又被公认为不如现状壁画看着舒服。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变色与残破掩盖了一些造型上的原始错误,别扭的比例和结构细节被变色隐藏或者淡化了,或者被残破分解了,甚至被偶然性重塑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不究细节的一瞬间美的印象。而一旦复原,那些原始错误则被彰显出来。这是临摹敦煌壁画时最尴尬的问题。

法国学者盛赞敦煌壁画是“墙壁上的图书馆”这是再恰当不过的。因为敦煌壁画内容极其丰富,不仅描绘了不同宗派的佛像、菩萨像之类,而且用大画面展示了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教史迹故事和巨幅经变故事的生动情节,还有中国传统神话、装饰图案、供养人画像以及音乐、舞蹈、服饰、家具、农业、交通、体育、杂技等百科史料画,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02
《日本大师彩绘贝类谱》
作者:[日] 毛利梅园
[日] 服部雪斋 绘
湖南美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我们认为,本丛书的出版为艺术史、文献学、古代渔业史等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对江户博物画中贝类画的了解,感受独特的画风和绘画技巧。

江户博物画中的贝类绘画图文并茂、色彩纷呈、绘制精细,堪称美术作品和文献著作中的瑰宝,加之多为写绘本,流传不光,因而已成珍稀的文化遗产。鉴于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遴选了其中重要的代表作,整理汇编成《日本大师彩绘贝类谱》。

03
《日本大师彩绘鱼类谱》

主编:[日] 毛利梅园 等绘
湖南美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可以说,绘画是人类记录和认识世界的一项手段。博物画广泛分布于人类的文明之中,伴随着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博物画也随之衍生出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东方博物画的神形兼备,西方博物画的精致细微,是绘画史上的两类典型风格,江户时期的日本博物画则有兼收并蓄融汇成本土特色。
在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并行的江户时代,日本人通过与葡萄牙人、荷兰人之间的贸易,积极汲取西方科学知识,其博物馆画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日本画师在继承吸收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画技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西方博物画的元素,二者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江户博物画”。
日本四面环海,多江河湖泊,人们靠水吃水,因此渔业、水产业发达,其历史上留存的文献中多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04

《日本大师彩绘鸟类画集》
主编:[日] 毛利梅园 等绘
湖南美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博物学是18、19世纪在西方十分兴盛的一门学科,涉及天文、地理、植物、昆虫、生态等诸多领域。博物学的发展少不了具象的博物画对事物与现象的描摹,以直观、细致、精确的线条和色彩展现了学科发展和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图书馆 韦伶 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