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精读|《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

作者:朱旎 时间:2023-12-19 点击数:

 

《不是天才》

——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

 

苏也

201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2012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新闻系,2015年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纯艺术领域最高学位MFA。现任《布林客BLINK》艺术杂志主编,从事艺术普及艺术评论工作。

 


 

这是一本易懂的当代艺术导读书,让我们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与解读有进一步认识。

艺术家不是天才?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艺术家作为孤独天才的神话,早已结束。当代艺术家们所谓的天赋,通常就在于更懂得体会人生,比普通人更善于飞离这个被日常和无聊遮蔽的世界。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可以不会画画,但会在作品中反映出他对所处时代的思考与质疑,懂得传播与展示,让更多人看到。


 

 

此书分为三个章节,带领我们初步认识当代艺术

在第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四个小节来分析当代艺术是否需要被理解。

她首先提到“语言”是理解当代艺术的钥匙。这里所说的特指艺术语言,比如艺术流派的专有词汇;比如艺术作品创作背景的上下文;又比如一些哲学、社会学与符号学理论等等。我们需要像习得一门外语一样不断地学习历练才能理解当代艺术。

然后作者从西方艺术史的视角提出艺术从最初的服务于宗教、服务于政治到开始反思社会生活、寻求自我解放、服务于自身的发展历程。

 

朱迪·芝加哥 《晚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代艺术是各种思想与媒介的杂糅,是“后流派”的艺术表现。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是一边继承,一边反思、一边致敬一边推翻的自我表述。

判断一件艺术作品是否值得被观看,不应该再采用“美不美、真不真、精不精”这样的标准,而是应该去研究这个创作它是否采用了新的手段、描述出了新的景观、或是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回到当代艺术是否需要被理解这个问题,作者表明当代艺术并不需要每一个人的理解,他存在的意义在于提出一个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第二章是解读当代艺术的“工具箱”,面对美术馆里的当代艺术作品,我们也许会有很多疑惑,这些艺术该如何解读、如何欣赏?

三个小Tips

1、不断地阅读和观看,在此过程中要保有好奇心与包容心。

2、在美术馆中对艺术作品细致感受,用心体会。

3、把作品内容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思考。

 

詹姆斯·特瑞尔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应当跟随艺术家的思维,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重新认识“空间”、“时间”以及“人类自身”的概念,学会欣赏艺术家们对这些概念采取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也要意识到“审丑”是当代艺术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看懂作品背后的隐喻。比如奇奇·史密斯雕塑作品,是用丑陋去批判现实;保罗·麦卡锡更是用多种媒介表现出“后人类”的荒诞噩梦。

谢德庆 行为艺术 《打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章则是用7个典型的艺术家案例告诉我们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方式。


比如当代法国艺术家苏菲·卡尔,利用摄影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形式,从隐私这个话题入手,一直在探讨“个体”身份在社会层面的构成,以及一个私人存在和公共、群体、社会等概念之间的微妙关系。


苏菲·卡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跟随我》是苏菲·卡尔在1979-1996年间完成的一套实验性摄影作品。实验过程是随机跟随陌生人,跟踪过程中她一边用照片纪录,一边写追踪日志。根据被追踪者的言行、去过的地点与发生在其身上的事件,去猜想、编造一个陌生人的故事。


    当纪实的照片与臆想文字并置,陌生人便成了真实与虚幻的结合体——一个真实的虚构人物。艺术家卡尔是想告诉我们,有时候客观存在的记录只是徒有空壳的表象。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